(资料图)
(达州日报社见习记者 王刚 通讯员 陈静娴)企业信用对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和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对已经履行义务或存在其他解除失信惩戒情形的被执行人,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删除失信信息,恢复企业信用。今年以来,大竹县人民检察院依托大数据赋能补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短板,重点监督解决失信被执行人特别是相关企业“长期挂名”问题,推动法院依法删除11家企业失信信息,移送同类问题线索506条,有效促进法院规范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持续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近期,该院开展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时发现一起案件的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法院未及时解除失信惩戒,不利于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随后,该院依托其搭建的民事检察数据分析平台,收集提取被执行人身份信息、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时间等关键信息4253条,进行类案分析研判。通过系统筛查、数据对比碰撞,分层分类核实失信惩戒原因、纳入名单时长、是否存在解除事由等情况,发现县法院存在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不规范问题线索517条,其中“失信惩戒超期”线索496条。
办案检察官以已履行义务、超期时间达2年以上等要素为条件进行二次数据过滤,筛选问题相对突出的重点线索,研究确定重点案件,并调阅法院案卷材料全面审查,核实线索准确性。在经过与法院执行部门、审判管理部门沟通、研判后,确定是否存在执行恢复、申请人重新申请等应当继续纳入失信名单的情形。最后排查出问题相对突出、应及时删除的失信信息11条,涉企业11家。
为推动行政检察精准化监督,该院及时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删除11家企业失信信息,法院均予以采纳。召开问题梳理情况反馈会,向法院移送同类问题线索506条,督促开展自查清理。邀请法院、市场监管、工商联等部门及专业律师组成法治体检服务工作小组,通过上门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协助企业梳理失信原因和风险点位,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