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来临,腾讯、网易、米哈游同日发布年暑假未成年人限玩通知,未成年人暑假每周仅能周五六日 20时至21时之间限玩游戏1小时,其余均为禁玩时段。
这其实不算一条新闻,早在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现在,腾讯、网易、米哈游强调暑期限玩,也算表达了对当前政策坚定执行的态度。
(资料图)
游戏公司集体表态,但不代表业界对此形成统一认知。有一位媒体朋友就找我讨论,“您认为游戏公司将平日的时间限制照搬到暑假期间,是不是矫枉过正了?”
很显然,他的问题就表明了他的立场:现在的限制的确矫枉过正了!
我和这位朋友谈了很多,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呈现出来的观点只有一小部分,具体如下: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认识到游戏存在的危害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价值所在。适度的游戏反而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调节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应该让青少年适度接触游戏,接触电脑和手机,接触互联网,接触各类信息化服务,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继续展开来谈,说一个得罪人的观点——我支持青少年玩电子游戏。
1、在我看来,游戏就像电影、音乐、戏曲、动漫,文学一样,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文明的结晶和成果。 为什么电影艺术、图书艺术、音乐艺术,未成年人可以接触,那就要把游戏视作洪水猛兽,动辄一杆子打死了呢?现在游戏公司的举措,几乎是不允许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我认为是矫枉过正的。
况且,游戏作为第九艺术,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媒介属性和表现方式,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艺术体验和情感享受。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暑假玩游戏,那作业怎么办?学习怎么办?其实这个并不冲突,人的一天有24个小时,不可能拿一天24个小时都用来学习、写作业、报补习班。我们还有别的些时间,可以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登山徒步、走进大自然,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大人的生活应该是多元化的,孩子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2、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任何文化产品都是有利有弊的,游戏也是如此。 关于游戏的弊端和问题,各大媒体和家长群体早已经“罄竹难书”“声泪俱下多次控诉”,这里不再细表。
我想说下游戏的几个价值。
首先是教育价值,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游戏玩法和互动机制来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这种教育性使得游戏成为了一种具有启蒙和启示性质的艺术形式。以我为例,我学习电脑打字,主要靠的是金山打字通附带的几个小游戏,包括生死时速、太空大战等等。
仅仅基于这一点价值,我就不限制我的儿女玩游戏,甚至我主动陪伴儿女畅玩各种游戏大作。这两年,通过《帝国时代4》游戏,我和孩子了解了亚欧大陆发生的很多历史大事,英法百年战争、莫斯科公国崛起、圣女贞德等历史故事,都是通过打这部游戏学来的。通过这部游戏,我们还明白了弓箭兵、步枪兵、骑兵互相克制的原理和逻辑,明白了古代步兵和攻城机械配合的打法,这些历史细节比书本呈现丰富了1万倍,也让人更容易记忆和接受。
另外,游戏可以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性格,也能陶冶情操。这两年媒体总是报道小孩沉迷游戏,性格变得偏执或者内向,却很少报道青少年因为玩游戏培养了团队精神,培育了坚强的性格。比如我带孩子玩的《零之曙光》游戏,通过小女孩埃洛伊的成长和冒险,让孩子明白了责任与爱,也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孩子勇敢无畏的精神。我们那个年代,通过《CS》和《红色警戒》,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这些朋友中的很多人也成为栋梁之才,并没有走上歪路、邪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游戏还是输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管你们是否愿意承认,中国游戏在海外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中国电影+中国音乐+中国动漫+中国图书的销售额总和。不管你们是否认同,中国游戏事实上已经成为输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载体之一。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电子游戏已经成为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就此做过论述,这里不再细表。
3、按照所谓的“我们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未成年人好”,现在未成年人该禁的东西有很多。
以四大名著为例,《西游记》有宣扬迷信色彩的情节,应该禁止未成年人阅读;《水浒传》有滥杀无辜的英雄好汉,容易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引导,应该禁止未成年人阅读;《红楼梦》有太多婚外情的桥段,更是不适合未成年阅读,该及早禁止。
以体育运动为例,举重对人的伤害很大,在超强度的重量训练中,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和肌肉都会严重受伤。所以,应该禁止未成年人练习举重。或者即便允许,也应该控制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每日20时至21时的限定时间。
以网课学习为例,通过腾讯会议每天上几个小时的网课,如果连续上多天,也有近视的风险。所以,网课也该禁止了。
总之,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东西比游戏值得被禁。
4、堵不如疏,越禁止越想玩。
现在的未成年人,获取游戏内容渠道极多,禁是禁不了的。有很多孩子,越是禁止的越想尝试,越是鼓励的越要反对。
关于少年儿童网络沉迷,游戏防沉迷,我们严防死守、围追堵截了20多年,甚至中途一度出现了遍布各地的网瘾治疗机构。我们成功了吗?
并没有!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网络沉迷呈现低龄化、多场景化的态势,形势和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给每一个家庭设置一个禁网瘾禁游戏的房间吗?我们的相关互联网主体,推出了一系列手段和策略,防止青少年防沉迷,比如快手的青少年模式、腾讯的严格游戏限制措施、洪恩英语的限制使用时长等功能。还有很多平台通过完善实名制、人脸识别、答题测验等方式,意图堵上未成年沉迷网络的漏洞。
然而做了这么多工作,依然没有奏效,未成年人依然可以使用成人的手机,绕开这些限制。甚至,有很多成年人把手机游戏当成了“哄娃神器”,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就让孩子玩游戏,以免心烦。
其实,相比关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或者沉迷网络,真正应该首先关心的是成年人沉迷游戏或者网络。
因为,一个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往往会有一个甚至一对沉迷网络的家长。我们这成年人,被各种短视频和信息流平台吸引,信息获取主要靠推送,追求一时爽快的“奶头乐”,这种成年人会起到非常恶劣的榜样效应,孩子有样学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
所以,关于未成年人玩游戏也好,看网络短视频也好,沉迷奥特曼和叶罗丽卡片也好,我的观点是“与其禁止,不如疏导;与其反对,不如陪伴一起玩。”尤其是我们这些家长,只要拿出时间陪伴,才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我们这些家长,相比孩子,更有能力筛选出好的游戏,好的网络视频,好的网络服务。那就应该用陪伴和实际行动,让这些真正有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填充他们的时间,而不是寄期望于所谓政策,寄期望于互联网公司。
附录:适度玩游戏对青少年有以下价值
1.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游戏是一种需要思考和决策的活动,通过玩游戏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记忆力、逻辑思维等能力。
2.增加乐趣和放松:游戏是一种娱乐形式,可以让青少年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之余,增加乐趣和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和自信心。
3.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许多游戏需要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通过玩游戏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4.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中的一些挑战和任务需要青少年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玩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游戏需要涉及到认知、情感、思维等多个方面的活动,通过玩游戏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左右脑平衡发展,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